濱淮農場辦公室 鮑新民
扶貧,是基層工作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,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。新的一年已經開始,不少基層組織為單位的弱勢群體而考慮如何幫扶這一事,為此,筆者就當前基層貧困戶的結構做了粗淺的調查研究,并力求探討今后扶貧工作的思路。
據調查,當前基層貧困戶主要有五種類型:暫時貧困型,比如因供兒女上學舉債而貧,因為兒女婚姻舉債而貧等;因病致貧型,比如因家中一人或幾人患了一種需長期醫(yī)治的疾病,每年需要花費不少醫(yī)藥費而貧困;殘疾致貧型,因不能像正常人一樣勞動,更不能去謀取發(fā)家致富的非常復雜的事情;殘缺孤寡型,因家庭缺少主勞力而無法脫貧致富,如“老少型”家庭、孤寡老人家庭等;懶惰致貧型,一家人不好好種田,更不會去勤勞致富,一年到頭等救濟。
鑒于以上分析,筆者認為,當前基層的貧困戶存在不同原因和形式,其脫貧的難度也各不相同,在第一種類型中,因小孩上學,或蓋樓房娶媳婦而致貧的家庭,當兒女走上工作崗位或兒媳婦娶進門后,此類家庭通過自己艱苦創(chuàng)業(yè),右以在一定時間內脫貧。如果在扶貧工作中再給予一定的支持和扶持,這類家庭脫貧速度會更快。但是,第二至四種類型的貧困戶就不同了。如果是一家人一個或幾個患有需長年醫(yī)治的病,那么,脫貧的難度就會相當大;而第三、四訓類型因自身無力從事或找到一個什么職業(yè),本身就是需要別人扶助的對象。
所以,如果不從這些具體方面來研究問題,只是簡單沿襲過去的結對掛扶、給錢給物、扶持致富項目等等扶持工作的思路、辦法,我想只能是治標不治本。要從根本上解決問題,還必須根據當前貧困戶結構對癥下藥,重新調整扶貧工作思路。筆者認為,應當全方位、全覆蓋的建立、健全“扶、保、養(yǎng)、逼”運行機制和政策。由過去的以“扶”為主,改為以“保養(yǎng)”為主。
扶――對通過扶持能夠在一定時限內脫貧的貧困戶,應當采取“扶”的政策和辦法。從貧困戶的結構分析看,因子女上學或因為娶媳婦建樓房而成為貧困戶的對象,通過卓有成效的扶貧,完全可以在一定期限內脫貧。應當說,在過去的扶貧工作中,我們確實積累了許多好的做法與寶貴經驗,仍然可以在這類貧困戶扶貧中繼續(xù)運用。
保――由于當前基層貧困戶的五種類型中,第二至四種類型,脫貧對他們實行特殊的保障政策。保證主要來自兩個方面:一是醫(yī)保,二是養(yǎng)老保險。對凡是這三種類型的貧困戶,應在新型農村合作醫(yī)療基金中專門設立專項基金,實行“包”的政策,同時,也嚴格執(zhí)行用藥、住院、醫(yī)療、轉院、核報等管理規(guī)定。同樣,由政府出錢,為這些貧困戶建立專門的養(yǎng)老保險,確保他們年老以后過上基本的無憂的生活。
養(yǎng)――鑒于第二至四種類型的貧困戶無正常的收入來源,所以,應當是以政府為主養(yǎng)起來。盡管當前已在農村實行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,但是在并未全部覆蓋到位、標準較低的情況下,并沒有解決他們的溫飽問題,因此,要根據這個地區(qū)的農民和職工人均收入水平,至少按滿足正常需要測算適當的比例給予生活保障。同時,幫助他們修建好住房,至少不再漏風漏雨。另外,再輔之實行社會救助、結對幫困等辦法,從而真正讓這少部分人擺脫貧困。
逼――盡果,在基層懶漢型的貧困戶只是極少數,但確實存在,每個單位都會有。對這種貧困戶,不能像平常那樣再去用救助的方法,不能一味地去扶,否則,越扶越懶。要采取“逼”的方法,根據不同對象,由基層和才扶對象負責,幫助他們找工作,并由幫扶人承擔幫助、教育的責任,讓他們自食其力,自己創(chuàng)業(yè)找飯吃,對有了工作而不干的對象,不再列入幫扶范圍。
以上四字的扶貧工作思路,關鍵是在制定具體的、可操作的政策性制度的前提下,形成以農場、基層兩級職能為主,社會為輔的扶貧工作制度、政策以及相應運行機制。對于機關部門掛鉤貧困戶這項工作,今后只掛能脫貧的貧困戶,同時,每個部門都拿出一些致富措施進入“保、養(yǎng)、逼”的幫扶上來,發(fā)動單位以及富裕起來的職工,像“希望工程”那樣,自愿參加,自找對象,結對幫扶。從而形成政府、社會、企業(yè)、個人參與的新型運作機制。
上一篇:下一篇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