臨海農(nóng)場:王學健、黃利海
臨海農(nóng)場今年的秋播工作,隨著6萬多畝稻茬麥于11月10日播種結束、3700余畝棉茬和大豆茬麥于11月20日播種結束而宣告整個秋播息鼓收兵,迅速將農(nóng)業(yè)生產(chǎn)的工作重心轉移到三麥的管理上來。把目標定在“三高”上,即播種環(huán)節(jié)的高質量、管理技術的高水平、三麥群體的高積累。最終實現(xiàn)三麥生產(chǎn)的高產(chǎn)量、高效益和高品質。提醒全場種植戶切實搞好“三爭”,就是爭早苗、爭壯苗、爭勻苗。最終實現(xiàn)增加有效成穗數(shù)、增加每穗實粒數(shù)、增加千粒重。
該場今年三秋工作,呈現(xiàn)出以下特色:
精心組織,出色指揮,順利完成水稻收割騰茬任務。各管區(qū)按照農(nóng)場三秋考核工作的序時進度,認真組織人員,合理調度機車,科學安排場頭,及時組織出售,取得首戰(zhàn)的勝利。
周密計劃,統(tǒng)籌安排,保質保量提前完成秋種工作。稻茬麥較常年提前15天,較去年提前2個月結束。旱茬提前5天結束播種,是近幾年來播種面積最大,質量最好,速度最快的一年。各級領導指揮得力,采取措施得當,農(nóng)機準備充分,職工配合及時,還有老天幫忙。
不畏困難,科學決策,自始至終組織好分散種植的職工,抓收割,保秋種,創(chuàng)造出收割后24小時內播種完畢的驚人速度。全場樹立了搶收搶種意識,同步樹立了質量意識,保質保量打好三秋這一仗。
為了實現(xiàn)“三高”、“三爭”目標,臨海農(nóng)場推出強有力的措施,切實提高麥作水平。
首先,樹立抗災意識,拾遺補缺,不失時機落實行之有效的各項措施。近20多天的無雨天氣,對三秋的順利進行是多年不遇的。但對一播全苗,達到早、全、齊、勻、壯的要求很有影響:早播不能早出苗,就相當于晚播;播后不能出齊苗,相當于播得差;出苗不能壯苗,相當于只播不管。當前要組織動員職工因地制宜,因苗制宜,管好苗,促好苗,種好田。
其次,早播麥控旺促壯,晚播麥晚中爭早。對那些有可能會在冬前拔節(jié)或年前拔節(jié)的麥苗,要采取控旺促壯措施,適時化控,宜早不宜遲,適當控制肥料投入,想方設法早出苗,出齊苗,不褪色,蓋露籽,碎表土,補缺種,爭蘗數(shù)。
再次,踏田查看,高標準,嚴要求,堵漏洞,補不足。對那些由于搶播,采取了非常措施,只用種肥、未用基肥、氮肥嚴重短缺的“漏洞”;整地質量不高,帶濕播種、播種過淺,形成露籽,淺籽的“不足”;只播種不收邊,邊角未補種,畦面不標準,漏播的“缺失”,化除配方不適時宜,殘留草基數(shù)大等等欠妥之處,都要斷然采取補救性措施,莫留遺憾在田間。
另外,圍繞種子生產(chǎn),不能亂陣腳。凡確定留種田塊,補種必須用同品種,沒有同品種種子,寧缺勿亂??刹扇烈圃?,以密補稀,要保證熟期一致,補種的種子必須浸種催芽,補種必須覆土,種子不入土等于沒有補。在黑麥草留種田的管理上,要根據(jù)黑麥草苗因無雨生長速度較慢,但田間無機槽,土地利用率較高的優(yōu)勢,管理跟上,及時挑草,早施磷肥,得天搶施苗肥,促進個體增壯,群體增大,力爭使產(chǎn)量和效益有大的突破。
上一篇:下一篇: